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题海日楼图 清末至民国 · 陈曾寿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侍坐楼中每泫然,弥天孤疢渺秋烟。
犹闻大满围裟语,忽隔威音亿劫前。
莽荡横流真到海,凄迷残夜尚如年。
北征今后从谁别,少主惭牵数世缘。
明州雪窦山资圣寺第六祖明觉大师塔铭治平二年二月 宋 · 吕夏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明觉禅师语录、《延祐四明志》卷一七、《四明图经》卷一一、《雪窦寺志》卷六
夫真空不空,是有无證;
寂灭不灭,是往来相。
佛以权实一法,开顿渐之径,使随器而趋之,有不离道场得大智慧,有难行苦行为人天业。
日月为明矣,而盲者不见睫毛;
舟枻可济矣,而溺者沦于波浪。
人之未有恶明而忘济者,其心一也,其途异矣。
昆蚑之性,群行食啄,倦则息,触则避,求所以安乐,不待教而能也。
人之于贵贱贫富寿夭得丧,不知自然之分,爱恶悲欣,廉贫静躁,纠缠桎梏,无所解脱。
昼劳形骸,夜动梦寝,至于老死,且不知息。
彼昆蚑知所以安乐,人顾不能也。
佛之教人,推性命之际,以极天地之外,乃至观身如掌中物。
传付法宝,不寓文字,是谓禅那。
山岳之大,有时而泐,金石之刚,有时而刓,形器之用也。
我则异于是,无去无住,无取无离,不见于内,不见于外,不见中间。
自利义也,利他仁也。
是谓涅槃妙心诸佛法印无上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
佛以授摩诃迦叶,传僧伽梨衣,以待补处出世,为成道之符。
自是衣法相传,二十有七世香。
至王子初入中国,谥曰圆觉
圆觉传大祖大祖传鉴智,鉴智传大医,大医传大满大满传大鉴,大鉴藏衣传法而已,大慧继之,大寂承之,其后皆以所居称。
若天皇、龙潭、德山,雪峰、云门、香林、智门,其世次也。
禅师讳重显字隐之,大寂九世之孙,智门之法嗣也。
俗姓李氏,母文氏,以太平兴国五年四月八日生大师遂州
始生瞑目若寐,三日既浴,乃豁然而寤,屏去荤血,不习戏弄。
七岁,有僧过其门,挽持袈裟,喜不自胜。
闻梵呗之声,辄泣下。
父母问其故,恳请出家。
父母执不可,师不食者累日。
咸平中终父母丧,诣益州普安院仁铣师,落发为弟子。
大慈寺僧元莹,讲《定慧圆觉疏》,师执卷质问大义。
至心本是佛,由念起而漂沈,伺夜入室请益,往复数四,莹不能屈。
乃拱手称谢曰:「子非滞教者,吾闻南方有得诸佛清净法眼者,子其从之,彼待子之求也久矣」。
师于是东出襄阳,至石门聪禅师之席。
居三岁,机缘不谐,聪谕之曰:「此事非思量分别所解。
随州智门祚禅师,子之师也」。
师乃徙锡而诣之,一夕问祚曰:「古人不起一念,云何有过」?
祚招师前席,师摄衣趋进,祚以拂子击之,师未晓其旨,祚曰:「解么」?
师拟答次,祚又击之,师由是顿悟。
寻往庐山林禅师道场,问之曰:「法尔不尔,云何指南」?
林曰:「只为法尔不尔」。
师遂拂衣而退,众皆股栗。
有毁于林者,林谕众曰:「此如来广大三昧也,非汝等辈以取舍心可了别也」。
师辞往池州景德寺首座,为众解肇法师《般若论》。
知州曾公会以果子抵于地曰:「古人云,不离当处常湛然,即今在何许」?
师指景德长老曰:「只此长老亦不知落处」。
曾公云:「上座知也,不得无过」。
师曰:「明眼人难瞒」。
师南游杭州,住持苏州洞庭翠峰,嗣智门也。
未几,曾公出守明州,手疏请师住持雪窦资圣。
苏人固留不可,师曰:「出家人止如孤鹤翘,去若片云过顶,何彼此之有」?
雪窦本智觉禅师道场,智觉雪峰五世孙,备传琛,琛传益,益传韶,而寿继之,智觉其号也。
一法同源,而地有盈虚,师之至犹家焉。
决潢污,变清泚,掖躄偃,争迅驰,州邦远近,辐辏座下。
驸马都尉和文李公表锡紫方袍,侍中贾公又奏加明觉之号。
师住持三十一载,度僧七十八人。
先是,门弟子建寿塔于寺之西南五百馀步,一日命侍者洒扫塔亭,行至山椒,历览久之,曰:「自今过此,何日复至」?
左右皆大惊。
众迎师还,师坚指塔所,众皆号泣。
随至塔前,或曰:「师无颂辞世耶」?
师曰:「吾平生患语之多矣」。
翌日出杖屦衣盂,散遗其徒。
有问疾者,留食,殷勤与之约曰:「七月七日复来相见。
其夜盥浴整衣,侧卧而灭。
时皇祐四年六月十日,俗寿七十三,僧腊五十
七月初六日入塔,如师之约。
呜呼,师得妙用善机,不敢诸法,能知去来、达性命。
故方是时升堂皇、游墙藩者,悟性相体空,顿息万缘,为大乘法器,曰义怀、在和,凡百五十人,传其法于天下。
彼遮护意根,网绊初心,背觉合尘,逐念流徙,得少为多,妄立知见,虽三诣投子,九陟洞山,师亦援手濡足,而无以救之。
是犹孔子之有宰我孟子之有盆成括,非其师之过也。
自师出世,门人惟益、文轸、圆应、文政、远尘、允诚、子环,相与裒记提唱语句诗颂,为《洞庭语录》、《雪窦开堂录》、《瀑泉集》、《祖英集》、《颂古集》、《拈古集》、《雪窦后录》,凡七集。
师患语之多,而其徒怆然犹以为编捃有遗,盖利他之谓也。
余得其书而读之,二十馀年,虽瞻仰高行,而录利所縻,无由亲近。
使得稽首避席,沾彼法雨,觉悟尘劳,庶几可教者,今蔑如之何。
师辞世十有三年,碑表未立,馀杭僧惠思撰《行业录》,与其徒元圭、觉济大师悟朋继踵,褒文请铭。
跂慕之心,重之以门人之请之勤,抑有待耶?
愚公叩壤以移山,虽不量力,其诚则至矣。
谨焚香再拜,系之以铭曰:
噫惷愚,背本源。
一念,生二根。
胜与劣,驷马奔。
嗜所得,自诈谖。
失大道,南北辕。
艾至老,愉朝昏。
正遍觉,人天尊。
迷者挽,溺者掀。
朝暾出,彗霾云。
渴得浆,寒得薪。
悟报化,知非真。
趣安隐,摆客尘。
王叔生,广佛事。
破六宗,应弹指。
法来东,非会际。
信衣传,只履逝。
五山真法器。
立积雪,殊其臂。
忍非忍,得法髓。
债必偿,有裔嗣。
皖公潜,佛日翳。
翩南游,立如椔。
乞解脱,彊哉慧。
攘蜂虿,神兵卫。
破头峰,众云从。
横六气,酾二宗。
教任意,任懒融。
黄梅儿,陌上童。
阙七相,了诸空。
圣服劳,杵臼佣。
和心偈,掊争锋。
夜南骛,怀是逢。
帝稽首,晞下风。
舟复新,叶归丛。
有道得,无心通。
世有承,四众依。
灯相绩,埙应篪。
师异禀,自孩提。
斥腴隽,蹈圣梯。
慈固挋,不得施。
恭孝,终苴缞。
铣落发,莹质疑。
汉之东,得我师。
抉盲瞆,柞荒菑。
昔无有,今委蛇。
遇沾洽,发萌荑。
淫蛙鸣,钟未簴。
鱼目藏,明珠吐。
岿二山,下担负。
来万里,足茧踽。
訇春雷,披蛰户。
辩缚解,诀去住。
沃醍醐,𣂏甘露。
百五十,胄蕃庑。
穷车辙,诵句语。
瞻骨肉,轴绘素。
远胡越,近杖屦。
捐粗相,悉开悟。
山茀郁,泉咿幽。
虎迹交,鼪猱啾。
塔门閟,樛。
天南垂,海彪彪。
囊破褐,笈单裯。
来环绕,五体投。
名彊身,禄饱喉。
狃怨憎,甘鲍鱐。
睨真乘,等赘疣。
庆我生,辩蕃莸。
蕲诱掖,邈无由,瑑坚石,摅忧。
治平二年乙巳岁二月五日
因病不预纂修之徵用呈馆中诸公 明 · 沈周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纂局冠裳济济然,白头多病后诸贤。
圣功大满先皇纪,庶政分参列国编。
老颖何能出毛遂,后堂今合让彭宣
夜来梦秉江淹,犹在鸾停鹄𥩳边。
六祖能禅师碑铭 盛唐 · 王维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七
无有可舍。
是达有源。
无空可住。
是知空本。
离寂非动。
乘化用常。
在百法而无得。
周万物而不殆。
鼓枻海师。
不知菩提之行。
散花天女
变声闻之身。
知法本不生。
因心起见。
见无可取。
法则常如。
世之至人。
有證于此。
无漏不尽漏。
度有为非无为者。
其惟我曹溪禅师乎。
禅师俗姓卢氏
某郡某县人也。
名是虚假。
不生族姓之家。
法无中边。
不居华夏之地。
善习表于儿戏。
利根发于童心。
不私其身。
臭味于耕桑之侣。
苟适其道。
膻行于蛮貊之乡。
年若干。
黄梅忍大师
愿竭其力。
即安于井臼。
素刳其心。
获悟于稊稗
大师登座。
学众盈庭。
中有三乘之根。
共听一音之法。
禅师默然受教。
曾不起予。
退省其私。
回超无我
其有犹怀渴鹿之想。
尚求飞鸟之迹。
香饭未消。
弊衣仍覆。
皆曰升堂入室。
测海窥天。
谓得黄帝之珠。
堪受法王之印。
大师心知独得。
谦而不鸣。
天何言哉。
圣与仁岂敢。
子曰赐也。
吾与汝弗如。
临终。
遂密授以祖师袈裟。
而谓之曰。
物忌独贤。
人恶出已。
吾且死矣。
汝其行乎。
禅师遂怀宝迷邦。
销声异域。
众生为净土。
杂居止于编人
世事是度门。
混农商于劳侣。
如此积十六载。
南海印宗法师讲涅槃经。
禅师听于座下。
因问大义。
质以真乘。
既不能酬。
翻从请益。
乃叹曰。
化身菩萨。
在此色身。
肉眼凡夫。
愿开慧眼。
遂领其(一作徒)属。
尽诣禅居。
奉为挂衣。
亲自削发。
于是大兴法雨。
普洒客尘。
乃教人以曰。
忍者无生。
方得无我
始成于初发心。
以为教首。
至于定无所入。
慧无所依。
大身过于十方。
本觉超于三世。
根尘不灭。
非色灭空。
行愿无成。
即凡成圣。
举足下足。
长在道场。
是心是情。
同归性海。
商人告倦。
自息化城
穷子无疑。
直开宝藏。
其有不植德本。
难入顿门
妄系空花之狂。
曾非慧日之咎。
常叹曰。
七宝布施。
恒河沙
亿劫修行。
尽大地墨。
不如无为之运。
无碍之慈。
宏济四生。
大庇三有。
既而道德遍覆。
名声普闻。
泉馆卉服之人。
去圣历劫。
涂身穿耳之国。
航海穷年。
皆愿拭目于龙象之姿。
忘身于鲸鲵之口。
骈立于户外。
趺坐于床前。
林是栴檀。
更无杂树。
花惟薝葡。
不嗅馀香。
皆以实归。
多离妄执。
九重延想。
万里驰诚。
思布发以奉迎。
愿义手而作礼。
则天太后孝和皇帝并敕书劝谕。
徵赴京城
禅师子牟之心。
敢忘凤阙。
远公之足。
过虎溪
固以此辞。
竟不奉诏。
遂送百衲袈裟。
及钱帛等供养。
天王厚礼。
献玉衣于幻人。
女后宿因。
施金钱于化佛。
尚德贵物。
异代同符。
至某载月日。
忽谓门人曰。
吾将行矣。
俄而异香满室。
白虹属地。
饭食讫而敷坐。
沐浴毕而更衣。
弹指不留。
水流灯焰。
金身永谢。
薪尽火灭
山崩川竭。
鸟哭猿啼。
诸人唱言。
人无眼目。
列郡恸哭。
世且空虚。
某月日。
迁神于曹溪
安座于某所。
择吉祥之地。
不待青乌
变功德之林。
皆成白鹤。
呜呼。
大师至性淳一。
天姿贞素
百福成相。
众妙会心。
经行宴息。
皆在正受
谭笑语言。
曾无戏论。
五天重迹。
百越稽首。
修蛇雄虺。
毒螫之气销。
跳殳弯弓。
猜悍之风变。
畋渔悉罢。
蛊酖知非。
多绝膻腥。
效桑门之食。
悉弃罟网。
袭稻田之衣。
永惟浮图之法。
实助皇王之化。
弟子曰神会。
遇师于晚景。
闻道于中年。
广量出于凡心。
利智踰于宿学。
虽末后供。
乐最上乘。
先师所明。
有类献珠之愿(一作顾)
世人未识。
犹多抱玉之悲。
谓余知道。
以颂见托。
偈曰。
五蕴本空。
六尘非有。
众生倒计。
不知正受
莲花承足。
杨枝生肘。
苟离身心。
孰为休咎(其一)
至人达观。
与佛齐功。
无心舍有。
何处依空。
不著三界。
徒劳八风。
以兹利智。
遂与宗通(其二)
悯彼偏方。
不闻正法。
俯同恶类。
将兴善业。
教忍断嗔。
修慈舍猎。
世界一花。
祖宗六叶(其三)
大开宝藏。
明示衣珠。
本源常在。
妄辙遂殊。
过动不动。
离俱不俱。
吾道如是。
道岂在吾(其四)
道遍四生。
常依六趣。
有漏圣智。
无义章句。
六十二种。
一百八喻。
悉无所得。
应如是住(其五)
大唐蕲州龙兴寺故法现大禅师碑铭 盛唐 · 李适之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
古之圣人。乘时迭用。
赞神道。立人伦。
所以为理者也。理之为极。
故受之以无为。昔之真人。
归根去羡。探有物。
入无穷。所以为久者也。
久几乎息。故受之以实际。
于是大雄有作。大觉无边。
常乐常往。不生不灭。
鉴阿僧而示开辟。传法印而逾绳契。
映明月而小元珠。位轮王而卑五帝。
去圣日远。多门互出。
名数棼丝。言说滋蔓。
粤有绍兴法宝。超诣真宗
由密意而致清凉域。秉圆照而入空寂舍。
无闻无示。非穿非凿。
断诸委曲。直见本源。
其事业有如此者。我大师其人也。
禅师讳法现弋阳人
本名法显。避中宗讳。
于是改焉。即双峰忍禅师门人也。
俗姓宣氏。出自周宣王
盛于元魏代禅师仪表端严。
眉宇森秀。人相具足。
梵音清畅。乘运而应数。
随方而立表。以济南浮之人。
以嗣东山之业。初母在孕。
不喜荤辛。及诞之后。
每以沙上。戏为佛塔。
志学之岁。远方访道。
年十有九。爰就薙落。
始配住福田寺。其后以选。
更隶龙兴寺焉。后因捧盂上堂。
逢一神僧。颜赤如醉。
语师曰。汝可名法
因忽不见。年满受具。
遂以此名。年二十五。
次因寺事。差往鄱阳
所憩之家。皆同旧识。
或云宿昔梦师之来。仪服宛如所见。
设供养者。皆蒙诱掖。
阖门尽里。同发菩提心。
尔时鄱阳大旱。师为受戒二千馀人。
事毕天晶无云。其夜雨雪盈尺。
随缘利物。殊类齐感。
在舟则异鳞呈质。使渔者收纶。
登陆则困鹿求哀。而猎者束矢。
所过古寺废塔。虽独而止。
猛兽恶龙。山精木魅。
毒气生烟火。众魔成军阵。
坦若虚舟。莫能恼害。
永淳岁。有三婆罗门寄金银珠宝于师。
复置床箦。而归西域
其后有贼劫房。惟此诸宝独在。
出入三载。主乃东来。
各以还之。封缄如故。
母氏遣师。预修已墓。
寺前南岭。地为吉祥。
掘皆巨石。不可开动。
已经数日。师意弥专。
忽有一人。来诣掘所。
作礼既毕。出一编书与师。
遂云为师穿墓。观其用状。
殆非人功。信宿掘成。
不知所在。开其留书。
菩提达摩之论也。及筑坟傅土。
每夕有猛兽蹋迹如杵。倏然墓成。
经一十八年。母何氏。
寿八十有六。既耆而艾。
无疾而终。师庐于坟所。
遂经二载。形体臞瘠。
仅能识者。每有人潜献牛乳。
其味凝厚。众疑有异。
后加验问。莫知所从。
尝置碗佛前。乃成舍利。
旬日之后。碗中有声。
沃而涤之。金光浮出。
连珠成贯。色有似榴者。
其后渐多至百馀粒。他州造塔者。
皆来请之。分与而去。
夫其异应。不可思议。
乃菩提之示现者矣。大易云。
神道设教。然则至人无迹。
至化无名。万缘尽空。
一切不动。此皆善灵扶护。
相云为。因感而来。
无幽不兆。咸莫知其所以。
岂我师之意乎。徒观远众响臻。
偫疑景附。惟分请益。
波回山积。有迷有达。
或饥或渴。禅师发以希声之音。
现以随缘之相。如振风之过众窍。
似膏雨而成百谷。至有求明义学。
谈说人天。三论饮其辨才。
九部矜其理窟。及乎对询真赜。
不觉神醉大巫。舍筏靡旗。
废讲焚疏。因而退密。
专至摄心。有初地弟子左相兵部尚书李适之
往以先君佐蕲。瞻言归省。
因得礼尊仪于密座。委弱质于专门。
持心苦体。不舍昼夜。
寻遘私艰。重集于
无怙可恃。创钜衅穷。
负土坟傍。泣血庐次。
大师哀其劬顿。假以梯航。
引于煨烬之区。拔于冤毒之海。
其后皇图复禹。重构维城。
神龙之中。玺书再降。
朝请大夫。旋追赴京辇。
禅师遂敷宰官之义。强弟子以行。
虽间阔积年。而诲诱无远。
属有东信。至自蕲春
方承八年讳问。其说最后功德。
恨不亲闻付嘱。是用触绪悲凉。
复次使者言。师以开元八年六月初。
于本寺精舍结跏趺坐。积十三日
不更饮食。无复烦恼。
因禅不解。便入无馀。
春秋七十有八。是日物变异。
香气晦合。池水自黑。
林鸟皆悲。座前白莲枯卷。
堂后列柏凋瘁。四部雷动。
三界霔泣。或绝于地。
或诉于天。呜呼慈母。
弃穷子。一定以来。
全躯不坏。发长肤软。
红爪丹唇。经今二十年。
竟不敢迁闭。近日薄加香漆。
四众供养如生。故知不尽之明。
与劫代而相弊。应见之相。
岂坚林之可焚。徒徵梦幻之言。
莫见去来之迹。然则建之于常空有。
立之于不皦昧。难可以智知。
孰能以识识。住持强固。
永为宗极。以适之心存遗偈。
慈缘。髣髴矿铄。
依稀火传。摛其勿照之曜。
著以忘言之筌。敢申颂元德。
以昭播人天。其词曰。
皇矣能仁。宏宣妙觉。
彼上人者。是为禅族。
继体前圣。传灯后学。
舟梁爱河。掎拔情岳。
肇允光相。翻飞度门。
偈传心极。神授名尊。
霰零严戒。盗入重昏。
穷鱼脱泉。困兽还魂。
独绝人代。蒸在林野。
魔属不神。善缘来假。
乳似糜献。编同圯下。
度无量人。实无度者。
诸行圆满。庶类知归。
往虚来实。遇病为医。
大云澍雨。惠日扬辉。
事复无事。机反于机。
我于往昔。天方荐瘥。
彷徉推极。荼毒谓何。
孰承最上。密受居多。
未究深海。旋惊尺波。
变异潜惑。悲忧断绝。
皆发大怖。遍身见血。
深入静思。义开形闭。
当知恒住。敢告非灭。
六祖坛经序至和三年三月 北宋 · 郎简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
按《唐书》曰,后魏之末,有僧号达磨者,本天竺国王之子。
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
自释迦文佛相传,有衣钵为记,以世相付受。
达磨赍衣钵,航海而来,至梁,诣武帝
帝问以有为之事,达磨不说。
乃之魏,隐于嵩山少林寺
以其法传慧可,可传僧璨传道信,信传弘忍惠能,而复出神秀。
于达磨,在中国为六世,故天下谓之《六祖法宝记》,盖六祖之所说其法也。
其法乃生灵之大本。
人焉,鬼神焉,万物焉,遂与其清明广大者,纷然而大异。
六祖悯此,乃谕人,欲人自求之,即其心而返道也。
然天下之言性命者多矣,若其言之之至详,理之之至当,推之之至悉,而释氏得之矣。
若其示之之至直,趋之之至径,證之之至亲,而六祖之于释氏又其得之也。
六祖于释氏教,可谓要乎至哉。
今天子开善阁记,谓以本性證乎了义者,未有舍六祖之道而有至于此者也。
是则六祖者,乃三界之慈父,诸佛之善嗣欤!
伟乎,惟至圣而知至道也。
六祖之说,余素敬之。
患其为俗所增损,而文字鄙俚繁杂,殆不可考。
沙门契嵩作《坛经赞》,因谓师曰:「若正之,吾为出财模印以广其传」。
更二载,果得曹溪古本校之,勒成三卷,璨然皆六祖之言,不复谬妄。
乃命工镂板,以集其胜事。
至和三年三月十九日序。
按:《坛经校释》附录,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版。
回波乐 其四十 唐 · 王梵志
 押药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料,并是天斟酌。
贮积拟孙儿,论时几许错。
死活并由天,贫富□□□。
(陈补「己」字)饿畏儿饥,从头少一杓(以上皆见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藏敦煌写卷,卷末题:「大历六年五月□日抄王梵志诗一百一十首,沙门弘忍写之记。」写卷前半不存。转录自《敦煌》第十二辑一九八七年出版刊陈庆浩《法忍抄本残卷王梵志诗初校》。所据为苏联藏列一四五六卷。另参项楚《列一四五六号王梵志诗残卷补校》。又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补遗》收七首残诗,任半塘先生敦煌歌辞总编》卷三录《回波乐》七首、《隐去来》二首,附收诗七首,今均取以参校。)
明水(以元化无宰至精感通为韵) 唐 · 贾棱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四
祭祀上洁。精诚克宣。
明水之为用。谅至诚以为先。
积阴以成。符嘉应于冥数。
以鉴而取。感无私于上元
将假以表敬。式彰乎告虔。
皎皎泛月。瀼瀼降天。
既禀气在阴。亦成形于夜。
有无虽系于恍惚。融结宁随于冬夏。
明者诚也。我则闇然而彰。
水惟信焉。吾非倏尔而化。
徒观其清霄雾敛。朗月轮孤。
鉴清荧而类镜。水滴沥而疑珠。
混金波而共洁。迷玉露而全无。
感而遂通。配阳燧之为火。
融而不涸。异寒冰之在壶。
彼既无情。此何有待。
始同方而合体。宁望远而功倍。
故能佐因心于霜露。均润下于江海。
有形有实。徒加以强名。
无臭无声。孰知其真宰
是以昭其俭。洁其意。
含水月之淳粹。修粢盛于丰备。
作元酒而礼崇。登清庙之诚贵。
嗤潢污之野荐。陋甘醴之莫致。
祀事孔明。其仪既精。
无眹而有。不为而成。
二气相临。本自蟾蜍之魄。
三危莫比。殊非沆瀣之英。
至道自元而兆。醴泉因地而生。
原夫月丽于天。水习乎坎。
物有时而出。故方诸而夜呈。
事有眹而因。故阴灵而下感。
大满若冲。其来不穷。
风尘莫染其真质。天地不隔其幽通。
况国家崇仪礿祀。荐敬旻穹。
方欲行古道。稽淳风。
客有赋明水之事。敢闻之于閟宫。
万夫长李侯西觐回作诗为贺 其二 金末元初 · 段成己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坐拥貔貅十万夫,雍容帷幄看投壶。
威风栗烈前无敌,胆气轮囷大满躯。
铜柱直期标百粤,连城潜觉失全吴。
江南公事行将毕,愿献扁舟范蠡图。
蔡家墓记 南宋 · 杜范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五三、嘉靖《太平县志》卷八、同治本《杜清献公集·补遗》
武学博士蔡公镐以才名气节被遇阜陵,余时方束发,以未之识也,而与其从弟江山征官禾同学。
武博没二十馀年,余登戊辰进士第,始克拜其像于堂,乃识其子新令淑兄弟。
淳祐二年余佥书宥府,禾之弟铅以供检《武经要略》为余属,因知蔡氏之事为详。
蔡本出于侍中谟,散居台、温、闽、建者不一族,今之散居于台者皆是族类。
而名午者,唐中和间自邑之来远乡赘于白山尹氏,因家焉,是为白山蔡氏始祖。
午死,葬灵伏山之原,午之子师路、师路之子邽、邽之子希实亦葬焉,故里人名之曰「蔡家墓」。
墓之侧有田百亩,以为赡茔,垂白之老、始齿之童,悉能指而言之。
冈阜复萦,林木蓊茂,阴阳家谓子孙实宜昌衍。
自午至武博盖十有二世矣。
武博之亡,蔡氏稍弱弗振。
里有陈姓者有其墓傍之山,并欲包其墓,蔡聚族讼之,不能胜。
其四世八冢虽岿然其中,榛荆蒙翳,蹊隘湮没,春秋祭享仅能穿堑而入。
陈未几而家废,山乃归何氏,蔡墓从而归之。
会何营他山,与前上虞尹赵安臣之山连壤,何欲成面势,即所买陈氏之山来易焉。
三面既成券,独此一面不肯割入赵,盖蔡家墓也。
新省仓门赵直温,安臣之季弟也,谓安臣曰:蔡氏槚松荒于陈久矣,天方厌陈,何乃强之而弗悟,此吾党所共愤也。
今何以易山来请,蔡氏将定之矣,其殆假手于我乎」?
安仁于是捐竹园数亩与何冢相直者以易之。
直温犯雪跨鞍,亲往分画,何意大满
安臣既得蔡墓,即以归之蔡,不责铢黍之偿。
其入墓之径素属安臣者,复以畀之,由山之麓至墓虚圹八冢长百倍。
呜呼,赵之德于蔡宏矣!
夫蔡氏始兴之祖之墓,湮于强邻,展转几年,为子若孙者其几,无以见其先于地下。
一旦晦斯显,窒斯通,岁时展省,衣冠云集如畴昔,赵之德于蔡宏矣!
昔夫子遇旧馆人之丧,脱骖以赙之,朋友死,无所归,于我殡。
安臣袭绪考亭,上溯洙泗,川渟岳峙,韡韡华鄂,绝俗之义,固其问学之馀功。
今也虽曰举蔡物而归之于蔡,其视脱骖、所谓于我殡者同一意也。
方陈之强也,何有于蔡,陈不一传,复还其旧,栽培倾覆之道彰彰若是,人犹不力于为善,何也?
余以是知蔡氏尚长,而安臣之德与之相终穷矣。
铅与其族以记余属,故叙颠末,使刻诸墓,以诏方来。
安臣名希悦,直温名希祀。
按:《赤城后集》卷一五,明刻本。
曹溪惠能入京御札 唐 · 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七
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几之暇。
每究一乘。二师并推让。
云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
可就彼问。今遣内侍薛驰诏迎请。
愿师慈念。速赴上京
游五祖道场 明 · 欧大任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冯茂道场古,千年大满名。
铭题鹦鹉塔,灯现钵罗城
万众人天里,虚空仙佛情。
南宗今几代,曾此学无生。
示丹霞佛智裕禅师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一六
祖师宗风,步骤阔远,迥出教乘,单提正印。
灵山拈华,而饮光笑领,龙猛示圆相而提婆中的,少林觅心而二祖超證,卢老说偈而大满付衣钵,人皆以为密传。
鞠其端倪,乃是纳败,岂造妙深极之旨止如是而已!
要须如天之高,地之厚,海之渊,虚空之广,尚未髣髴。
信过量大解脱人,回天转地,吸海枯竭,喝散虚空,奋大机,显大用,于无边香水海、浮幢刹外,斩魔外见网,摧佛祖化权,揭示不可示,拈提不可提之奥,尚未为的。
雪峰鳌山得道,云岩始终不知有,乃戏论尔。
应须生铁铸就心肝,杀人不眨眼手段,乃可略露风规,贵慧命流于无穷,差可人意耳。
建炎三年闰月十一日,前云居圆悟禅师克勤书。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下终。
示显上人(住苏州昆山惠严)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九九
见处通透,用处明白,当旋机电卷,结角罗纹,槃错纵横,自能回转无凝滞,亦不立见,亦不存机,滔滔地风行草偃。
盖根脚悟入时彻渊源,修證得无回互,会尚不可得,岂况不会?
二六时中,只恁无系无绊,初不存能所我人,何有于佛法哉?
此无心无为无事境界,岂世间聪明利智、辩慧多闻、无根本人能测量耶?
达磨西来,岂将得此法来?
他惟直指各各当人本有之性,令出彻明净,不为如许恶知恶觉、妄想计较所染污。
参须实参,得真正道师,不引入草窠里。
直截契證,脱却贴肉汗衫子,令胸次虚豁,无一毫凡情圣量,亦不向外驰求,湛然真实,千圣莫能排遣。
得一片净裸裸田地,透出空劫那边。
威音王犹是儿孙,何况更从他觅?
有祖以来作家汉,莫不如是。
且如六祖新州一鬻薪人,目不体字逗,至于大满,相见一面,披襟著著透脱。
虽则圣贤混迹,要以方便显示,此段不隔贤愚,皆己本有。
今既厕迹禅流,日逐冥心体究,知此大缘不从人得,只在猛利担荷增进,日损日益,如精金百炼千煅。
出尘之要,利生之本,尤须七穿八穴,到无疑安稳,得大机大用之处。
此工夫正在密作用中,只日于万缘交参。
红尘扰攘,顺违得失,摐然罗列,于中出没,不被他所转,能转于他,活鱍鱍地,水洒不著,乃是自己力量。
至于静嘿虚凝,亦非两种。
乃至奇言妙句,险机绝境,亦只一槩平之,了无得失,皆为我用。
似此磨琢久之,生死之际脱然,视世间闲名破利,如风过游尘,梦幻空花耳。
翛然度世,岂非出尘大阿罗汉耶?
骨剉和尚一生有问,只以「骨剉也」酬之。
如铁弹子,不妨紧峭。
若善体究,真祖师门下师子儿。
忠国师问本净禅师:「汝见一切奇言妙句时如何」?
云:「无一念心爱」。
国师云:「是汝屋里事」。
参学到此,乃是净洁乾曝曝地不受人瞒者。
山僧恁么道也,合与本分卓料。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上始。
栽松庵记建炎元年十一月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三、《石门文字禅》卷二二、光绪《黄州府志》卷三九、民国《湖北通志》卷一一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
《僧史补》曰:四祖道信禅师,以唐武德七年至破头山,爱洞壑深秀,有终焉之志。
禅者相寻而来,遂成丛林。
有僧不言名氏,日以种松为务。
私请祖曰:「衣法可以见付乎」?
祖师老之,曰:「汝能再来乃可耳」。
于是僧出山至浊港,见女子浣,呼曰:「我托宿得否」?
女曰:「我家具有父兄,可从问之」。
僧曰:「汝诺我乎」?
女曰:「诺」。
女周氏之季也。
僧即还山中,危坐而化。
周氏之女因有娠,父母怒而逐之于众屋之中,日庸纺里闬间。
已而生子,女以为不祥,弃浊港中。
明日视之,跏趺波间,溯流而上,异之,收养。
七岁随母往来黄梅道中,四祖偶见,问曰:「童子何姓」?
曰:「姓固有,但非常性」。
祖曰:「是何姓」?
对曰:「是佛性」。
祖曰:「然则汝无姓耶」?
对曰:「惟空故无」。
于是四祖笑之,乞于其母,为剃落。
二十授以衣法,为第五祖。
即游䨥峰,见栽松之全身,又至东山,见周氏之全身。
浊港周氏子孙之盛,殆今甲黄梅,三尺童能言其事。
僧赞宁《僧史》曰:「五祖弘忍禅师者,姓周氏,本河南,迁止蕲之黄梅
诞生之夕,异香满室」。
此矫诬之词也。
然可證佐者,母既出于周氏,而曰祖师姓周乎?
僧契嵩作《定祖图》,亦不能辨,何也?
岂当衲子以常理疑之乎?
夫圣人之托化,岂假父母之缘?
伊尹生于空桑,宝公生于鹰巢,独不论父母之缘耶?
自唐至今,学者疑信相半,不能决也。
建炎元年十一月记。
赞三十六祖颂 其三十二 南宋 · 释印肃
 押支韵
百鸟衔花未足奇,直须透过始方知。
五百众中谁委悉,碓头私许老卢锥(第三十二弘忍大满禅师
品堂记 南宋 · 家铉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则堂集》卷一
昔之评画者以吴道子为神品上上,王摩诘妙品上上。
夫造于妙矣,入于神矣,其品复在上之上,艺至是旷千载而独立可也。
今二子之画流落人间,时或见之。
其精之至而造于妙者,犹可求之笔画之间;
其妙之至而入于神者,非笔画形象之所可求。
盖妙犹可识,妙而入于神有未易识耳。
东坡翁在凤翔,有曰:「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涛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意已吞」。
又曰:「吴生虽妙绝,犹以画手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其末又云:「吾观二子皆奇俊」。
又于也歛衽无间言,味诗意似以摩诘优于道子,与《画品》所评异矣。
然皆赏其妙而不及其所以神,岂妙而入于神有未易言欤?
余周游海内,所识国工老手多矣,精妙绝人,往往多见之。
有如神品上之上,闻之矣而未之见也。
晚岁来瀛,乃识相台韩京鼎臣兄弟,魏国献公之诸孙也。
燕、赵间推善绘,必曰瀛海之二韩,扣其门求其画者踵相接也。
乡党前辈老成人每为余言:韩氏兄弟画入神品,子无以寻常眼法而观也。
尝为大长老雪苑师作观音、地藏二相,每焚香展玩,光采郁勃,出乎顶间,渐大满一室中,苑公宝而藏之,不轻以示人。
比其殁,画为有力者取去。
余虽未及见之,闻在他所而尤奇异,乡老成人所言不诬也。
余尝从容以问鼎臣,乃曰:「人以吾画为有神,吾初不知其神如何也。
但昔尝闻之师,以为画者心之精神,得之心,应之手,不可以外求也。
故吾当画时,闭户静存,画是人则想其人之容色,其动作语言,想之有得,然后像之以为像,夫是以能得其真。
乃如绘天人相,则想其清净玄虚,高出万物之表;
绘浮屠氏在定相,则想其湛寂内守,神采蕴于不露;
绘浮屠氏应物相,则想其庄严具足,辉光发而外见。
皆积精以起之,运智以成之,画虽成于吾手,吾不能神其所为其神者,出于自然,吾有不能知也」。
余闻其言,作而曰:「人以子之画为神,子不能知其神,是子画之所以几于神也。
勉之哉,摩诘、道子不足多逊」。
乃书「品堂」二字以遗之。
寄题南华寺大鉴禅师 明 · 丘浚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十四部
佛法来东旦,禅宗肇岭南
一溪香气水,万缕藕丝衫。
结子花开五,先人示三。
心灯受弘忍,梵派演瞿昙
山髻青螺耸,波心碧玉涵。
众流归大海,孤月印寒潭。
蔼蔼花云煖,瀼瀼法露甘。
未回烟水棹,空费葛藤谈。
奏乐皇冈石,读书张相岩。
也知祖堂近,无暇一登参。